2012-12-22

故宮博物院的時空旅行


 商朝跟周朝是距離我們三千多年前的文化,大家對周公制禮作樂比較有印象,商朝可能就剩一些獸面青銅器了,但其實殷商人的生活方式也是有趣得很。這期的故宮本館展出了「赫赫宗周-西周文化特展」,以及圖書館文獻大樓的外展「武丁與婦好-殷商盛世文化藝術特展」,搭配上本館的「鐘鼎彝銘-漢字源流展」教你了解甲骨文/銘文的創字由來,「原來如此-清銅器工藝之謎」講解商周最喜歡用的青銅器是如何混合銅錫比例,以及內規外範澆鑄製成想要的外形,最後可以在「吉金耀采-中國歷代銅器展」來個從商周一直到秦朝的總整理,保證打通任督二脈,以後青銅器再也難不倒你了。
 想要節省自己的時間,記得先查好導覽時間,跟到好的老師就包你上天堂。另外如果先買的主館的票,再去買圖書文獻大樓「武丁與婦好」的票可以折50元喔!上次去主館好像是大學時候的事(遮臉),這次去的感覺完全不一樣了,不愧是國家級的展覽館啊!

商王武丁與后婦好-殷商盛世文化藝術特展

 要先有的概念是:商人非常迷信。他們崇拜上帝(上天)也祭祀祖先,他們認為不好好拜祖先的話,祖先會去跟上帝打小報告,然後降災禍與人,我看到最多的還是牙齒痛(炸);他們透過君王占卜解讀,老天要不要下雨?卜!出兵打仗有沒有勝算?卜!牙痛是不是哪個祖先在不爽?卜!好無聊喔,最近不知道會不會發生壞事?卜!
(卜卦的「卦」是在周朝的易經出來後才有完整的系統,所以這邊先都暫時說「占卜」。)

而占卜的方式,是用龜殼的腹部或是牛的肩甲,在背面鑽上許多排列好的小洞,再用線香那類的東西去燒,正面就會裂開成「卜」狀,再依不同的樣子去解讀,解讀出來的事就由史官刻記於旁邊,也就成了後人所謂的「甲骨文」。

形容商人有一句話「國家大事,在祀與戎」,也就是說他們超迷信喜歡拜拜,又需要打仗來維持祭祀與占卜的資源所得,像是獻祭用的牛羊豬或是活人,還有一大堆的龜殼(甚至還有海龜殼),所以這三件事就被緊密地綁在一起。

武丁是個很迷信但是國家治理得很好的君王(秦始皇以後才稱皇帝),不過他的東西很多都被盜了,所以這次婦好的物品好像還比較多。從那個時候就是一夫多婦多妾制度,據說他有六十幾個妃子,而婦好在這些古物中可以看得出來,是一位懂打扮(梳妝飾品)、懂禮節(代王會客)、曉兵學(帶兵出征),而且還與王密切互動的第一夫人。不過就算王后的地位不低,但整個社會還是重男輕女的。

殷商最為人所知的除了甲骨文以外,就是各式各樣的獸面銅器,他們相信「天命玄鳥,降而生商」的傳說,所以在圖騰中也出現了其他朝代都沒有的貓頭鷹。我擦,這根本就是魔獸的梟獸,殷商該不會是德魯伊教吧(極大誤)。其奔放的獸面紋,在改朝換代的西周早期還有出現,不過風格慢慢地就被取代了。在部分的祭祀禮器上還有鑲嵌著綠松石,像極了馬雅人的圖騰及風格,我問了導覽老師,他說有些研究觀點認為殷商人曾遷徙到美洲,印地安人的「In」也許就跟殷有關。如果說殷商人跟馬雅人都有跟外星人交流過,我也會相信啦。

赫赫宗周-西周文化特展 
這是個西元前約700年的朝代,他們覺得商人太迷信了,不過他們信的是君權神授以及(沒這麼常)卜卦,然後周公制禮作樂之後,又講究倫理起來,讓大家都很聽天子的話。這個時候的文字多半出現在青銅器裡,尺寸可大可小,小的就是給人用的,大的就是祭祀用的,不過這時候的字就不是用刻的了,是在製作的時候就直接用泥條寫字做在模子裡。

澆鑄製作時,先用土捏一個要做的東西,然後表面塗油覆上其他的土,固定後拆下來的外層叫「範」,然後把原本涂油的部分削掉表面的部分看需要多少厚度,削好的內層叫「模」,最後合起來就可以灌青銅漿啦。這也是「模範」的由來吧。

刻在甲骨上的叫甲骨文,做在青銅器裡的叫銘文,不過基本都是象形文字,有一些常出現的字就可以慢慢認喔。在這展區裡介紹的主要是文化,所以導覽老師就介紹了很多不同用途名字又詭異的青銅器,以及不同年代有哪些興起的氏族,隨著獸面紋越來越少,我的注意力也越來越難集中。

在這區還有一些周人的玉器跟金器,那個年代其實就開始挖墓了,果然「要做萬元戶,快快去挖墓」是中國人的傳統,之所以這樣說,是因為有過去商的、新石器時代的東西出現在其中,他們也會把舊的飾品切一切變成新的配件。不過金器的部分畢竟工藝技術還不成熟,嗯,心意到了啦XD

這次的展覽,推薦給喜歡時空旅行以及喜歡設計的朋友去看。我最想去的朝代是商朝,這次終於弄清楚了。

故宮博物院網站
週五、六延長至21:00閉館,18:30後國人免費入場
不過「商王武丁跟后婦好」特展只開到17:00喔!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