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-11-24

[印度電影] 心中的小星星 Taare Zameen Par


 最近突然發現印度電影很有趣,當然有時候其中的歌舞排場跟誇張的表現方式有些人並不習慣,但是比起好像套公式一樣的某些好萊塢電影,寶萊塢的更有新意與原創性,更容易想起一些我們身邊的什麼,然後被劇情喚醒那些好的記憶,重新意識到人性中那些美好的部分。

 繼《三個傻瓜》後,又看了阿米爾‧罕的《心中的小星星》,這是講一個看似調皮活潑不愛念書的小朋友,與啟發他的美術老師的故事。劇情其實很單純,甚至美術老師在開演後一個小時才登場,沒錯就是一個小時,這部片超長的,一共有162分鐘,所以身兼導演的阿米爾‧罕有足夠的篇幅來敘述一個小孩子的心情。不得不認同這會是這部電影最適合的方式,但是在台灣可能行不通,第一會死在片長預算,第二就死在國片市場,就更別提可以在海外播放之類的了。有點怨嘆當初應該要聽朋友登登凱的建議,在新光影城上映的時候就看的。
 這部電影不像《三個傻瓜》一樣不斷地去顛倒我們的想法,反而是用一種緩慢的溫柔,來提醒我們對身邊所愛之人的關心。像電影中就有提到,「關心」是什麼?是每天叫他起床上學,督促他要完成功課,還是成為他最後最安穩的避風港?有時候我甚至會想,我以後有沒有辦法這麼樣地去愛一個人呢,直到花費我所有的時間跟心力,甚至最後獻上我的生命呢?不過我後來覺得這種事想再多都是沒有用的,時候到了,就會是那個樣子了。

 我一直覺得我老媽會超愛這部電影的,因為裡面很深刻地描寫了可以讓人感同身受的過程:像是孩子黏著媽媽,每天賴床媽媽甚至要幫忙穿衣服綁鞋帶才來得及出門,但是不得以要把孩子送到住宿學校時,卻又是那最捨不得最痛苦的一個。其他包括從孩子、孩子的哥哥、孩子的爸爸也有很深刻的演繹,這裡就不捏他了。

 電影中除了原本要交代的故事以外,似乎也暗示了一些印度貧富差距懸殊,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妥善教育的情況,某種程度而言諷刺性地呼籲那些真正有辦法念書卻不努力的孩子。不過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,似乎都一樣傻傻地認為念書是權利也是義務,很難認為是珍貴難得的事吧。

 喔,不過這部電影跟《魯賓花》是完全不一樣的喔。雖然我已經忘了《魯賓花》都在演什麼(抓頭)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