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憶主宰了人的一生,做過什麼,留下什麼, 如果當記憶只為自己所擁有,很可能就變成了一個架空人物。 過期的記憶就像過期的罐頭,賞味期限已經不在只變成了麻煩的東西, 不管是要留下或是丟掉都是麻煩的東西。 我的耳洞給了我魔法,讓我把這些記憶做成罐頭, 有開心的罐頭,有傷心的罐頭,但是這些還是我, 一個都不想丟掉,一個也不能少。 簡單說,這是電子筆記本。
2010-02-04
燃燒的靈魂 - 梵谷特展 @ 歷史博物館
這次展覽標題為「燃燒的靈魂」,不過看完卻沒有燃え燃え(moemoe)的感覺。也許跟藝術家本身有關,這並不是一個看完當下會有創作動力的展覽,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淡淡的哀傷...
其實這個哀傷還有另一個原因,就是我應該要逆向往入口準備去聽導覽的,結果不小心從出口出來之後,雖然蓋了章,卻發現原本不用排隊入場的通道開始大排長龍,好想哭啊我。不過應該不過漏看太多,「大不了就是少聽幾個小故事嘛」這樣地安慰自己。
這次來展的作品中,沒有大家喜歡的《星空》、《星空下的咖啡館》、《向日葵》系列、《鳶尾花》,選的是其他的一些代表作品,比較被知道的,應該是宣傳上那幅《自畫像》跟《普羅旺斯夜間的鄉村路》。這次的展,主要是回顧,然後看著10年裡迅速成長的流星隕歿,不要傻傻地來然後跟我一樣有點失望地回家啊。
也許他真的是天才,或也許這是他努力的成果。他的繪畫生涯從27歲開始,然後開始了約10年的日子,一直到他自殺後停止。如果曾經考慮換跑道,整個換的那種喔,請相信自己的心吧,這樣的大師也是27歲才開始,請相信自己會是大器晚成的那一個。
從最開始的習作,慢慢地看到梵谷的成長;先是從模仿開始,然後認真地刻劃輪廓,一直到輪廓可以精斂到幾條線就解決,再來是隨意的填色,變成有紋理的上色,最後是有粗有細的光影變化。當黑白的畫面處理好之後,他開始加入不透明水彩,在水彩上手之後,他開始玩油彩。當運作習慣之後,他發現自己的作品太厚太重,於是在巴黎期間顏色變得明亮柔和,也加入一些印象派的點,就跟他的自畫像一樣。
最後的幾年,他創造出了自己的語言:一種富有生命力的弧形筆觸。大部分人們認識的作品都是這時候誕生的,這次展中有一幅他模仿別人畫的輪廓,但塗上的是自己的顏色,那個感覺有點像是《阿基里司與龜》裡面在找的東西一樣,那幅《好撒瑪利亞人》莫名讓我感動了一下。
雖然有人說那是精神病看到的世界,星空好像要爆炸一樣地閃耀,樹葉草地彷彿像火焰一般舞動了起來,但是對藝術家來說,也許當成是交換的代價他們也願意。與其沒沒無名過一生,不如在死前燃燒自己的靈魂。
老實說除非對學畫過程或是梵谷個人非常有興趣,否則我不會很推薦這個展覽...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