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他跟蔡國強一樣是大陸人,一樣以行為藝術為主要創作方式,不過張洹更多了一些「表演」性質在裡面,某種程度地誇大跟操弄;蔡國強選擇的語言是爆炸,張洹選擇的語言是佛教,就連展覽名字都叫「阿彌陀佛!」。
其實不是單純的佛教,而是引用了部分的精神或儀式,或是將香灰用來創作。雖然說香灰畫的材料很特別,不過某種以成品論的角度而言,我覺得那不是太特別而吸引人的東西,但如果把香灰的精神層面放入,那就很不一樣了,似乎多了一種與某個世界或是精神能互通的管道,就像點香原本的用意一樣。
展場中有相當多的影片,而放映室也用特別的方式設計,讓人多了一種臨場感,不只是單純的看「影片」而已。像是某間做了水池,某間用鏡子去增加環繞的臨場感,某間寬敞地就像前方是小歌劇院舞台一樣。這些並不是用太專業手法拍攝的影片,主要是記錄之前他「表演」的過程,像是宣傳海報上全身裝滿牛肉在紐約大街上發送鴿子。不過這樣的內容還是自己去看過一次,透過自己的眼睛去看,而不是透過我的文字去看,看到的想法會很不一樣。
不像蔡國強那樣比較單純地想留下軌跡或是給外星人看,或是比較明確主題的裝置藝術,張洹的作品比較多跟自己的衝突與掙扎,那種渾身是力但是不知道何處發洩的情緒,另一方面就是在國外的環境下,產生的文化溝通(或是障礙)的某種無力感。看完之後是不是會對我們自己有什麼想法上的改變?我不知道,也許就跟「加水」或是「增高」一樣,是慢慢地,形而上地改變了。

另外,在館外有原高史的作品,與大同區住民共同創作的油畫就鑲在窗戶的位置上,有很多很棒的話語,我最喜歡的是左邊這個:
「我希望自己可以成為溫柔又堅強的人,
因為我認為溫柔的人一定比一般人更敏感,
他一定會感覺到許多事情,
但他自己的心要夠堅強,才能對別人溫柔,
去保護他愛的人。」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